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在天然盐井区的行为分配

    张晋东;李阳;罗欢;王盼;张海淇;白文科;刘明冲;周材权;唐卓;王鹏彦;

    天然盐井是水鹿(Rusa unicolor)等有蹄类动物集中补充矿物质元素的重要场所,明确水鹿在盐井区的行为分配特征有助于丰富其行为学基础信息。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在天然盐井区的舔盐活动进行了持续监测,总结了水鹿的行为分配特征,探究其行为分配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水鹿在盐井区的行为有9种,即饮水、休息、警戒、移动、反刍、哺乳、修饰、排尿和互动行为。(2)饮水是水鹿在盐井区的主要行为,其只次数和分配占比均最高,其次是休息行为。(3)水鹿访问盐井的行为受季节与性别的影响,总体上,水鹿在冬季访问盐井区的只次数最低,而秋季较高;全年来看,雌鹿访问盐井区的只次数高于雄鹿,雄鹿的饮水、休息行为分配高于雌鹿,而雌鹿的警戒行为分配高于雄鹿。综上所述,水鹿在天然盐井区的行为以饮水和休息为主,且其行为分配受到季节和性别的影响,其中雌鹿行为分配侧重在警戒上,而雄鹿则侧重于饮水和休息。

    2025年03期 v.46;No.173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 基于水声学方法的嘉陵江合川段鱼类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马艺文;陶小江;夏子杨;李英文;沈彦君;

    为向嘉陵江合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渔政管理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于2019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使用Simrad EY60型分束回声探测仪对保护区鱼类时空分布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大部分江段鱼类密度小于10×10~(-3) ind.·m~(-3)。鱼类水平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鱼类主要分布在小南沱、东津沱、颜家坝、磨儿石—水壁院子、八宫坟—云门和利泽场等江段,秋季鱼类主要分布于巨梁沱、钓鱼城—小南沱和云门—牵牛房子等江段。鱼类垂直时空分布不均匀,春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均为下层>中层>上层。春季和秋季鱼类组成均以中小型个体为主,呈小型化趋势,且鱼类资源量不高。综上,该保护区鱼类资源仍面临严峻威胁,仍需进一步强化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

    2025年03期 v.46;No.173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生物学与环境科学

  • 种间竞争对入侵植物银胶菊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冉慧超;张运春;刘守江;张桥英;

    为了探究种间竞争对恶性入侵杂草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本地物种和入侵物种的5种不同组合,即银胶菊单种、银胶菊×紫苜蓿(Medicago sativa)混种、银胶菊×野苜蓿(M.falcata)混种、银胶菊×矮蒿(Artemisia lancea)×紫苜蓿混种、银胶菊×矮蒿×野苜蓿混种,测定不同种间关系下银胶菊生长和光合指标,计算生物量分配及相对邻株效应指数,以揭示种间竞争对银胶菊入侵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处理下银胶菊根、茎、叶及总生物量的种间关系均为竞争,野苜蓿对银胶菊的竞争强度大于紫苜蓿,野苜蓿矮蒿组合对银胶菊的竞争强度大于野苜蓿,也大于紫苜蓿矮蒿组合;种间关系降低了银胶菊株高、叶面积生物量,抑制了根系生长;与银胶菊单种相比,紫苜蓿、矮蒿紫苜蓿组合增加了银胶菊的根生物量比,降低了茎生物量比和叶生物量比,野苜蓿、矮蒿野苜蓿组合增加了银胶菊的叶生物量比,降低了根生物量比和茎生物量比;混种处理下银胶菊的光合特性参数P_n、G_s和T_r呈下降趋势,而C_i呈上升趋势。综上得出:紫苜蓿和野苜蓿都能抑制银胶菊的生长,但野苜蓿的抑制强度更大,矮蒿野苜蓿组合对银胶菊的抑制强于矮蒿紫苜蓿组合,也强于野苜蓿。

    2025年03期 v.46;No.173 23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 番茄SlDof14基因参与调控果实成熟进程

    蒲茂霞;陈奚潼;陈静;王招萍;李鑫娟;杨军;邹建;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研究肉质果实成熟的模式植物,其成熟过程受乙烯信号和相关转录因子共同调控。基于番茄基因组数据库和转录组数据库,筛选与番茄果实成熟相关的Dof基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温度、激素水平的表达情况,以鉴定果实成熟的关键Dof基因,探究其与乙烯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低温处理和外源乙烯及抑制剂(1-MCP)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水平,鉴定到SlDof3、SlDof10和SlDof14等3个基因与番茄果实成熟相关,其中SlDof14可能与乙烯信号途径之间存在关联。进一步分析显示:在番茄中SlDof14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和衰老逐渐升高,但受低温处理强烈抑制;外源乙烯促进SlDof14基因的表达,1-MCP处理强烈抑制该基因表达;SlDof14的表达水平在rin果实的成熟前期(MG和Br时期)低于Micro-Tom番茄,随后逐渐升高且高于Micro-Tom番茄。此外,SlDof14启动子上游区域内存在MYC和MYB特异性识别元件,而MYC和MYB是乙烯合成通路中的重要遗传因子,说明SlDof14可能与乙烯信号共同作用来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早期进程。

    2025年03期 v.46;No.173 238-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9K]
  • 不同剂量辣椒素对小鼠肝脏和胰腺消化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丁小保;朱妍;张光宇;杨金龙;周思梦;徐江海;吴邦元;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辣椒素对小鼠肝脏和胰腺的影响,将3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辣椒素(5、15、20 mg·kg~(-1))剂量组),测定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胰脂肪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体重。结果显示:辣椒素20 mg·kg~(-1)剂量组的肝脏ALT和AST活性显著高于15 mg·kg~(-1)剂量组(P<0.05);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在5 mg·kg~(-1)剂量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二甲基亚砜对照组(P<0.05),但是随着辣椒素剂量的增加,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呈现剂量依赖性;5 mg·kg~(-1)剂量组肝脏GSH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5 mg·kg~(-1)和15 mg·kg~(-1)剂量组胰腺GSH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和20 mg·kg~(-1)剂量组(P<0.05);肝脏和胰腺中MDA随着辣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辣椒素剂量最高时,MDA的含量最多,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SOD的活性随着辣椒素的增多而降低,当辣椒素的剂量为20 mg·kg~(-1)时,SOD在肝脏和胰腺中的活性显著低于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和5 mg·kg~(-1)剂量组(P<0.05);5 mg·kg~(-1)和15 mg·kg~(-1)剂量辣椒素有利于肝脏和胰腺的消化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而20 mg·kg~(-1)剂量辣椒素不利于肝脏和胰腺消化功能的发挥以及抗氧化功能。

    2025年03期 v.46;No.173 248-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数学与统计学

  • 带有扰动项的临界分数阶Schr?dinger方程束缚态解的存在性

    沈新斯;吕颖;

    本文讨论了带有扰动项的临界分数阶Schr?dinger方程,克服了由临界项所带来的紧性缺失的困难,通过借助Nehari流形、重心函数、形变引理、Brouwer拓扑度理论等方法,证明了该方程基态能量不可达以及该方程多个束缚态解的存在性。

    2025年03期 v.46;No.173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双定数混合截尾下Lomax分布参数的Bayes估计

    韩旭;李云飞;

    在双定数混合截尾试验下,针对双参数Lomax分布,求出了形状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研究了形状参数的Bayes估计。当尺度参数已知,取形状参数的先验分布为Gamma分布时,在4种不同损失函数下,给出了形状参数的Bayes估计,并结合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优超参数。最后,在各种损失函数下,对形状参数Bayes估计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进行比较。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能更加准确高效地确定超参数,使得在不同损失函数下形状参数的Bayes估计更加精确。

    2025年03期 v.46;No.173 2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地理学与经济学

  • 西南干旱河谷沟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吴林蓬;罗明良;刘守江;杨丹;

    西南干旱河谷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沟蚀是该区重要的土壤侵蚀方式。强烈的沟蚀导致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不仅使得金沙江下游泥沙含量持续增加,而且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梳理了干旱河谷区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该区侵蚀沟形态特征、影响因素、动力过程、监测方法和预报估算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区沟蚀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5年03期 v.46;No.173 269-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2022年重庆市夏季高温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钟诗婷;邵景安;

    为探究2022年重庆市夏季高温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比重庆市2022年7—8月逐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及历史干旱年夏季高温日数,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夏季干旱特征、典型站点逐日降水量和逐日最高温的时空特征及夏季高温日数时空特征。结果发现:2022年重庆市夏季特大干旱达60 d,平行岭谷区及川中丘陵区比其他区域干旱时间更长、频率更高、程度更严重。2022年夏季重庆市遭遇了全域性、长时期的特大干旱事件,建议综合考虑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增强地区抗旱能力。

    2025年03期 v.46;No.173 27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

    何云玲;唐骏义;周婕妤;李良瑞;周雅慧;刘鸿文;

    实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基于Tapio脱钩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其子区域和各个城市2012—202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体实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弱脱钩;各区域间脱钩情况差异明显,其中脱钩状态最好的城市集中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和重庆都市区;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在弱脱钩、增长负脱钩、增长连结3种状态间转换且不稳定,没有明显的强脱钩趋势。分区管控,提升单位土地利用强度和效率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良好脱钩的主要措施。

    2025年03期 v.46;No.173 285-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 中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与人口密度的标度律研究

    晁浩然;吴相利;

    科学认识城市人口密度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关系是优化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选取2010—2019年中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数据,探索标度律视角下城市基础教育资源与城市人口密度标度律特征及时序变化规律,通过规模修正指数与Dagum基尼系数科学研判城市真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及区域发展差异。结果显示:(1)中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整体符合“城市标度律”特征,学校密度呈次线性标度关系,为密度效应的体现;教师密度呈线性标度关系,不具有密度效应;标度因子随时间变化表明高密度型城市密度效应有所减轻,城市学校、教师与人口密度的配置关系有所好转。(2)同等人口密度下,东北、西南、华东、华中等地区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效能表现较差,华北、华南、西北等地区的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效能表现较好。(3)超变密度与组间差异是造成学校密度与教师密度效能表现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西南地区标度因子低于华北、华南地区,该区域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相对薄弱,未来还需要加大对东北、西南地区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2025年03期 v.46;No.173 294-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物理学与天文学

  • MoS2/As2O3界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刘芹;宋婷婷;王娜;周杰;高明阳;

    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阐明了MoS_2/As_2O_3的界面相互作用和电子特性。高温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界面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界面的吸附能为-17.43 meV·?~(-2),界面间电子-空穴对重新分布不明显,As_2O_3与MoS_2之间的电荷转移仅为0.03e,MoS_2/As_2O_3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为弱的vdW力。其中MoS_2有效质量略微增加,未改变本征电子特性。MoS_2/As_2O_3界面为I型能带偏移,VBO和CBO分别为0.88 eV和1.19 eV,CBO足够大,可以最小化电子调谐,VBO接近1 eV。综上,无机分子晶体As_2O_3有作为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电介质材料的潜力,可促进器件的微型化、性能的提升以及新功能的实现。

    2025年03期 v.46;No.173 303-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 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测定LAMOST红巨星分支恒星的化学丰度

    黎鑫;罗杨平;李启达;王冠宇;罗志全;

    利用来自APOKASC-2具有高分辨率光谱参数的高精度星震学红巨星分支恒星(RGB)作为训练样本,开发一种准确测定红巨星分支恒星化学丰度的方法。通过采用GBDT算法和基本大气参数组合T_(eff)、log g、[Fe/H],成功地预测出[C/Fe]、[Mg/Fe]、[Ca/Fe]、[Ni/Fe] 4种化学丰度。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上得到的绝对误差中位数介于0.02~0.04 dex,与其他研究相比,此方法具有可行性。此工作为将来推广该方法测定红巨星分支恒星化学丰度提供了阶段性验证。

    2025年03期 v.46;No.173 31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

  • 基于季节调整的GRU-BiLSTM旅游客流量预测方法

    余继波;叶晓彤;何小利;席智强;

    针对单一客流量预测模型在短期旅游客流量预测时存在非线性处理能力弱、强季节特性数据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季节调整的门控循环单元(GRU)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组合预测模型用于短期旅游客流量的预测。首先,通过季节指数对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以剔除季节性影响。然后,利用GRU参数较少、训练效率高的特点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建模;最后,通过BiLSTM双向处理更全面地捕捉时序数据特征。以九寨沟景区游客和天气数据为试验对象,试验结果表明,GRU-BiLSTM组合模型较单一模型的预测效果在4个评价指标上高出23%~44%,且经季节调整后的GRU-BiLSTM组合模型较调整前在4个评价指标上提高了13%~39%。

    2025年03期 v.46;No.173 318-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教育与教学

  •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思维模型构建——以制备新型漂白去污剂“爆炸盐”为例

    王子文;周娅芬;王清;王晓容;宋宇;

    为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知识点之间的隔阂,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逻辑体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本领,以真实情景为引导,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下,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突破传统教材单元的既定框架,重新梳理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支架帮助学生构建基于真实情景的化学思维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搜集资料等能力,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5年03期 v.46;No.173 325-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本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5072,CN 51-1699/N。主要刊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创新性和重要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教育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综合评述和研究简报。其宗旨是:展示优秀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是“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四川省优秀期刊”“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全文收录。

    2025年03期 v.46;No.173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