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情况调查

    张君;黄燕;

    2011年9月,采用PRA评估法和整理石棉县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保护区周边居民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状况良好,社区村民经济收入比2005年有较大提高,2010年人均年收入为4884.51元,比2005年增加了2092.51元.社区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在自然资源利用上,对森林的依附性较大,对现有自然资源进行粗放的开发和利用;电站、厂矿企业的建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严重;野猪和猕猴数量剧增,糟蹋农作物,使村民经济损失严重.解决问题的对策:首先,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新方式的生产和对生存环境的保护,自觉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人;第二,加强对农业的科学指导,实行社区共管,进一步发展种养殖业,使村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加;第三,水电站、厂矿企业等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需以符合生态发展为根本,产业的发展必需反哺生态建设;第四,加强对野生动物种群的研究,合理保护野生动物.

    2013年02期 v.34;No.120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麻阳河黑叶猴秋季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王静;胡刚;董鑫;袁施彬;

    2010年9-11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18种秋季主要食物以及9种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并对各独立样本的粗蛋白(PROT)、粗脂肪、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计算PROT/ADF比值.同时将所得到的各样本的营养含量与相应的秋季取食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了解秋季食物营养组分对黑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秋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秋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在粗蛋白、NDF和PROT/ADF比值上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且相关性检测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在粗蛋白、CF、ADF含量及PROT/ADF比值都显著相关,在其他营养组分上不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秋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NDF、ADF含量和PROT/AD F比值的影响.从食物选择上看,黑叶猴更偏好采食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食物部位,如嫩叶与叶芽.

    2013年02期 v.34;No.120 107-11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n+2)-维Schwarzschild de sitter黑洞熵量子化

    兰小刚;

    在(n+2)-维静态Schwarzschild de sitter时空中,研究其隧穿特性.并通过在量子隧穿框架下计算5-维Schwarzschild de sitter黑洞的绝热不变量,发现其熵是量子化且等间距的,得到与Bekenstein一致的结论.

    2013年02期 v.34;No.120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一般带电柱型黑洞引力透镜效应

    邓娟;

    把引力透镜的背景时空推广到了新的一般带电柱对称黑洞,得到了一般带电柱对称黑洞做引力透镜时的引力场极限参数﹑偏转角﹑像之间的夹角与透镜放大率,找出了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背景时空下的情况作了对比和分析.

    2013年02期 v.34;No.120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MDPB的制备及其在5M盐酸中对X70钢的缓蚀作用

    曹秀琴;蒋晓慧;周丽梅;于强亮;吴刚;张瑜瑜;辜天彬;

    合成2-甲基溴化十二烷基的吡啶(简称MDPB),通过1HNMR,13CNMR和FTIR表征了其化学结构.通过失重法,极化曲线法(Tafel),交流阻抗法(EIS)评价了MDPB在5M盐酸中对X7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MDPB对X70钢在5M盐酸中的腐蚀表现出了很好的缓蚀性能,MDPB在X70表面的吸附遵守Langmuir吸附等温线.缓蚀率随MDPB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MDPB的浓度为10μM时,缓蚀率高达98.18%.X70钢的阴极和阳极Tafel曲线表明MDPB是混合型的缓蚀剂.吸附过程的ΔG0ads为负值,说明MDPB在X70钢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ΔH0ads和ΔS0ads的值暗示了MDPB在X70钢表面的吸附过程是放热且熵增的过程.

    2013年02期 v.34;No.120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丙烯酸乙酯对X70钢的缓蚀作用

    夏光强;蒋晓慧;周丽梅;张瑜瑜;辜天彬;

    使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扫描电镜和能量散射谱来研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丙烯酸乙酯作为在5M浓度盐酸溶液中X70钢的缓蚀剂.在30℃时缓蚀剂在1-50μM浓度范围有49.2%增加到98.4%的缓蚀率.极化曲线表明缓蚀剂是一种混合控制型缓蚀剂.扫描电镜和能量散射谱说明缓蚀剂分子吸附在了钢片表面.缓蚀剂分子在钢片表面的吸附遵循吸附模式,其热力学参数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且熵减小的自发过程.

    2013年02期 v.34;No.120 130-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南充食物链硒的传递和人群硒营养水平

    高琴;徐小燕;李晋;王大成;

    取样测定了南充地区土壤硒形态以及油菜、各种粮食、蔬菜和人发硒含量.南充土壤总硒(105±38.1μg/kg,n=31)和土壤水溶态硒含量(3.88±1.97μg/kg)按照文献分类分别在硒缺乏和缺乏边缘范围,但和土壤配套采取的油菜植株硒含量属于高硒范围(88.5±36.1μg/kg).土壤亚硒酸态硒含量(0.299±0.183μg/kg)和油菜硒含量显著相关(r=0.529,P<0.01,n=27),是比土壤总硒(r=0.0273)和水溶态硒(r=0.361,P<0.05)更好的土壤硒营养状况指标.南充市售主粮和杂粮硒含量都在中等和高硒含量范围(41.0-98.0μg/kg).南充人群发硒含量(425±88.6μg/kg,n=29)显示南充地区人群属于中等和高硒营养水平.南充土壤有足够植物有效态硒,食物链能够满足人群硒营养需求.

    2013年02期 v.34;No.120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B掺杂对LiFeP1-xBxO4-δ/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刘花;任兆刚;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固相反应合成B在P位掺杂的LiFeP1-xBxO4-δ/C(x=0,0.025,0.05,0.075)复合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B掺杂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在P位掺杂可降低材料极化,有利于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最优掺杂量为5%mol.LiFeP0.95B0.05O4-δ/C0.2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9.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9.3%(20次),不同倍率下持续充放电30次后,0.2C放电容量仍能恢复.

    2013年02期 v.34;No.120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一种双子表面活性剂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研究

    王娅;蒋晓慧;周丽梅;张瑜瑜;吴刚;王玉军;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双-N-十四烷基二甘醇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双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以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结合的方式猝灭BSA的内源荧光.计算了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吸热熵驱动的自发过程,疏水作用力是主要作用,但考虑到该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所带的正电荷,及该条件下BSA中一些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残基及某些残基可能带负电荷,因此两者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也不可忽略.竞争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链通过疏水作用插入到BSA的疏水微区,在位点I结合,从而引起蛋白质的构象变化.

    2013年02期 v.34;No.120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混合价态锰氧化物(MnOx)的合成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王兵;康泰然;陈联梅;文丰玉;

    本文以高锰酸钾和尿素为原料,在pH=1的酸性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和沉淀法分别合成了混合价态的1#MnOx和2#MnOx.利用XRD、SEM和XPS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锰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以MnOx电极为正极,活性炭(AC)电极为负极,组装成模拟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C/MnOx,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测试其电容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1#MnOx的电容性能优于2#MnOx.在1 mol·L-1Li2SO4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200 mA·g-1和工作电压为(0~1.5)V时,AC/1#MnOx和AC/2#MnOx非对称电容器的初始比电容分别为30.96和26.56F·g-1.1000次循环之后,AC/1#MnOx和AC/2#MnOx的比电容都只下降了6.5%.

    2013年02期 v.34;No.120 1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铁酞菁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对酞菁性质的影响

    魏群;王中华;李洋;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四羧基铁酞菁(FePcTC)与组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及咪唑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组氨酸对FePcTC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PcTC中心金属Fe能够与组氨酸咪唑基上的N原子及赖氨酸R基上的N原子发生相互作用,而与羧基氧及α-碳上氨基的氮原子不发生明显的相互作用.FePcTC与组氨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符合配位相互作用机制.

    2013年02期 v.34;No.120 168-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一类氮杂双咪唑鎓小环番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王烨娟;蒋宗林;王心良;陈琳;霍娜;彭琼;李宇飞;

    以氮杂双咪唑类化合物1和2为原料,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合成了氮杂双咪唑类小环番3、4、5;经IR、1H NMR和MS谱确证其结构.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所合成环番对Cl-、Br-、I-、CH3COO-、PhCOO-、HSO4-六种常见阴离子的络合选择性.研究表明:三个氮杂双咪唑鎓类环番对六种阴离子具有不同的识别作用.

    2013年02期 v.34;No.120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 四咪唑鎓盐对阴离子识别的核磁滴定研究

    谢仕伟;蒋宗林;王心良;李鹏熙;王烨娟;彭琼;郭林峰;

    通过四(溴甲基)甲烷1与咪唑反应得到含有四个咪唑功能基的化合物2,再以其作为中间体,利用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合成了四咪唑鎓盐3、4;采用核磁滴定法,研究了四咪唑鎓盐3、4对Cl-、Br-离子的识别;结果显示,主体化合物对Cl-、Br-离子分别有显著的识别能力.

    2013年02期 v.34;No.120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 基于Yaahp软件的AHP法区域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为例

    聂有亮;翟有龙;王佑汉;

    笔者研究农用地整理潜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基于Yaahp软件实现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文献资料法,得出影响嘉陵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大小的因素是荒草地面积、田坎系数、沟渠面积、作物单产量、水利设施覆盖率和水土流失率,作物单产量和水利设施覆盖率两个指标为逆指标,即两者越大,整理的潜力可能越小.揭示川中丘陵地区应该综合荒草地面积、田坎系数、沟渠面积、作物单产量、水利设施覆盖率和水土流失率六大因素来评价区域农用地整理的潜力大小,从而为区域进行农用地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02期 v.34;No.120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基于ITIL的服务台管理系统分析与改进

    李冬梅;李明东;

    服务台(Service desk)在用户支持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个成熟的服务台可以作为其他IT部门的前台,能够在无需联系专家的情况下处理一些客户询问.它是以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和配置管理五个主要流程构建的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本文主要介绍服务台管理系统的五大流程,对基于ITIL_v3的服务台管理系统相关服务进行IT分析并且介绍了简单的改进方法.

    2013年02期 v.34;No.120 190-193+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 路由器防火墙深层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何先波;李宝林;

    在路由器防火墙中进行的深层检测具有检测防护粒度小、协议普适性高,应对措施及时等优点.本文主要针对路由器防火墙深层检测中用到的一些共性关键技术如缓冲技术、包序列号处理、包重组与重建和模块化内存管理等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可行性方案.这些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的路由器防火墙产品中.

    2013年02期 v.34;No.120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G'/G)展开法和KPP方程的新精确解

    黄怡;崔泽建;

    对于KPP方程,许多文章中已经通过如齐次平衡法等一系列方法得出了它的不同形式解,本文旨在通过引入(G'/G)展开法,得到KPP方程的三种形式的新精确解,从而扩展了KPP方程的解的形式,丰富了它的解系.

    2013年02期 v.34;No.120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正>1本刊简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其宗旨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2013年02期 v.34;No.120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