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特约稿件

  • Rn空间中几乎凸不等式系统的全局误差界

    李军;陈慧敏;

    全局误差界在数学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析以及各类算法的收敛性分析方面有重要应用。本文考虑有限维Euclidean空间中几乎凸不等式系统的全局误差界。通过利用Li和Mastroeni(见文献[13])研究的几乎凸集和几乎凸函数性质,借助于Deng(见文献[11])证明的误差界结果方法,证明了有限维Euclidean空间中几乎凸不等式系统全局误差界的存在性。

    2019年01期 v.40;No.14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野生动植物生态保护

  • 大熊猫国家公园拟建区生态旅游客源特征及行为研究

    王玉君;李玉杰;白文科;杨洪波;张晋东;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范围内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特征及行为进行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客源集中于四川省内;2)游客男女比例1∶1.3,以19~49岁的中青年(66.8%)、大学及以上学历(66.3%)的中等收入群体为主;3)亲朋好友介绍为主要信息获知渠道,游客多是"家庭自驾出游",且61.8%的游客仅停留1~2 d。对比先前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客源特征及行为的异同,并结合本研究结果对保护区及国家公园建成后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

    2019年01期 v.40;No.143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张冬玲;何可;杨志松;

    2014—2016年利用样线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中型兽类展开了调查,运用G-F指数对该区域大中型兽类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保护区内各生境的大中型兽类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调查记录到保护区内共有大中型兽类30种,分属4目12科。其中东洋界的物种有17种,古北界7种,广布种6种。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分别有6、12种。D_G指数为3.106 5,D_F指数为6.026 1,D_(G-F)指数为0.484 5。保护区各生境中,高山灌丛生境中大中型兽类物种分布最均匀,多样性指数为3.29、均匀度指数为0.68、优势度指数为0.87。海拔2 500~3 000 m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物种最多,共记录到21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内低海拔区域大中型兽类物种分布较贫乏,生物多样性较低。因此,保护区还需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监督和保护。

    2019年01期 v.40;No.143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四川省典型湿地秋冬季的水鸟多样性及其干扰因素

    杨兰荣;洪明生;韦伟;张泽钧;周宏;魏扬;

    四川省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鸟类多样性丰富。为揭示秋冬季四川湿地鸟类组成,于2016年1月、10月和11月对四川省内16个湿地(13个自然湿地,3个人工湿地)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4种47 984只,隶属8目13科。其中,IUCN红色名录物种7种,计2 517只;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计116只。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示,三江湖、古宇湖、兴隆湖、邛海、构溪河、岷江眉山段以及长江泸州段7个湿地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其他湿地高,面形湿地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大于线形湿地。10月与11月,水鸟数量与湿地面积成正的线性关系,水鸟种类与湿地面积无明显线性关系。干扰因子调查统计发现,旅游开发因子在全部调查湿地中占最高比例,在自然河段中采砂业占比高且威胁强度大。以上研究发现可为四川秋冬季湿地水鸟自然保护与生态监测提供借鉴与参考。

    2019年01期 v.40;No.143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 不同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雌雄叶凋落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差异

    苏国岿;董廷发;蒙振思;张容;李晓东;龚小平;胥晓;

    以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雌雄异株植物青杨(Populus cathayana)的雌雄叶片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不同孔径(0.1 mm、1.0 mm和4.6 mm)分解袋开展了为期1年的分解实验,分析了不同孔径分解袋中雌雄叶片的碳(C)、氮(N)、磷(P)、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青杨雌雄叶凋落物主要化学成分间相关性的差异。结果显示:0.1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雌株叶凋落物的N与纤维素呈显著负相关,而雄株的N与纤维素呈极显著负相关;1.0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雄株叶凋落物的N与C、N与木质素、C与木质素呈极显著正相关,N与纤维素、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雌株中仅木质素和纤维素呈极显著负相关;4.6 mm孔径分解袋中青杨雄株叶凋落物中N与C、N与P、N与木质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雌株中N与木质素呈极显著正相关,C与P呈显著正相关,木质素与纤维素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冗余分析显示,青杨雌雄叶凋落物的C、N、P、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在相关权重上存在差异。

    2019年01期 v.40;No.143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中华草蛉对月季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杨慧;何香;何恒果;

    月季长管蚜(Macrosiphum rosuomm)是蔷薇属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其优势天敌为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sca)。为明确中华草蛉对月季长管蚜的自然控制力,在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3龄幼虫自身密度和不同蚜虫密度对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草蛉对月季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拟合模型为N_a=1.189 N_t/(1+0.001 4 N_t),每头中华草蛉在1 d内对月季长管蚜的最大捕食量为83.33头,捕食每头月季长管蚜的时间T_h=0.012 d。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_a=a·exp(-b/N_t~(-1)),求得最佳寻找密度30.41头。中华草蛉自身密度对月季长管蚜捕食作用有一定制约,拟合Watt竞争模型方程为A=60.542P~(-0.051)。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草蛉对月季长管蚜有较大的捕食潜能,为月季长管蚜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9年01期 v.40;No.14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川东北4区县蔷薇科经济果木病虫害初步调查

    苟杨;周明强;吴邦元;袁施彬;韩菡;

    采用人工地面踏查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对川东北4区县(南充市高坪区、西充县、广安市前锋区、武胜县)蔷薇科经济果木(桃树、梨树、李树、枇杷树)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虫害共6目29科48种;病害共22种,主要有梨锈病、桃流胶病、枇杷圆斑病等。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协调采取农业防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止蔷薇科经济果木病虫害的发生。

    2019年01期 v.40;No.143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生物学与环境科学

  • 零价铁对两性高岭土吸附Cr(Ⅵ)的环境影响

    邓红艳;李文斌;康乐;马玉琴;刘伟;孟昭福;杨艳;高辉;

    为了证实添加零价铁对两性高岭土的吸附Cr(VI)的增强作用,并探究外界条件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将零价铁(ZVI)以1%(质量分数)的比例与0%、10%、20%和40%两性(BS-14,十四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高岭土混合,形成高岭土(CK)、CK+1%ZVI、10%BS+1%ZVI、20%BS+1%ZVI、40%BS+1%ZVI五组混合样品。批处理法研究不同BS+ZVI样品对Cr(VI)的等温吸附特征,并探讨不同添加比例、温度和离子强度对Cr(VI)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BS+ZVI样品对Cr(VI)的吸附为接近线性的优惠吸附,吸附能力表现为40%BS+1%ZVI> 20%BS+1%ZVI> 10%BS+1%ZVI> CK+1%ZVI> CK。在15~40℃范围内,BS+ZVI样品对Cr(VI)的吸附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为增温正效应。离子强度在0.01~0.5 mol·L~(-1)范围内,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各BS+ZVI样品对Cr(VI)的吸附量均逐渐降低。40℃和0.01 mol·L~(-1)背景离子条件下,添加1%ZVI对40%BS高岭土吸附Cr(VI)的促进作用最强。

    2019年01期 v.40;No.14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化学与材料学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甲砜霉素的测定

    罗琼;杨春艳;陈复彬;詹春燕;黎东;

    基于甲砜霉素对典型的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系统有着明显的增敏作用,并协同流动注射分析的技术,创建了测定甲砜霉素的一种新方法。在实验的优化条件下,甲砜霉素在1.0×10~(-10)~1.0×10~(-8) mol·L~(-1)区间内的变化值与化学发光强度的相对值具备很好的线性关系,此方法对甲砜霉素的测定展现出很高的灵敏度,检出限(LOD)低至8.1×10~(-11) mol·L~(-1)(3σ)。对1.0×10~(-9) mol·L~(-1)的甲砜霉素连续11次进行了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采用此方法对牛奶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8.6%~101.5%。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牛奶中甲砜霉素的检测,这证明了其在食品样品的快速和经济成本有效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2019年01期 v.40;No.14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 有机微囊的控制合成及负载Pt纳米颗粒催化剂用于加氢研究

    宋昆鹏;邹志娟;唐成;付玉芳;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中空有机微囊结构聚合物HMOCs,并通过负载Pt纳米颗粒制备了HMOCs-Pt(0)催化剂,采用TEM、XRD等表征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测试。该催化剂在苯甲醛加氢反应中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活性,35℃下能够有效催化苯甲醛加氢到苯甲醇,收率达到99%,而且催化剂能够循环使用10次,催化性能依然保持在90%以上。

    2019年01期 v.40;No.14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基于二溴化N,N′-二(2-苄基萘)偶氮吡啶盐对多种阴离子的识别研究

    钱浩然;王斌;

    基于阴离子识别研究的理念,我们合理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受体——β-NAAB。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不同阴离子最大吸收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由于离子半径的增大导致体系的自组装堆积,以及分子间的交联产生局部屏蔽效应导致部分阴离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了蓝移现象。同时,发现以混合溶剂(20%DMSO和80%H_2O)为良溶剂的所有阴离子溶液中,只有PF~-_6的溶液有荧光发射峰,这说明β-NAAB在混合溶剂(20%DMSO和80%H_2O)中对PF ~-_6有特殊的识别能力。

    2019年01期 v.40;No.14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物理学与天文学

  • 二维黑洞热机及其效率研究

    朱轩然;兰小刚;

    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黑洞热机模型,并研究了该热机的效率。发现其效率与黑洞辐射粒子前后的质量有关,此结果与以往文献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此外,还证明了黑洞辐射过程中最小半径的存在,并与先前的相关结论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2019年01期 v.40;No.14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数学与统计学

  • 一类求解多重集凸可行性问题的Valiant投影算法

    刘颖;郭科;

    对于多重集凸可行性问题,交替投影算法是求解该问题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利用乘积空间技术,可以将多重集凸可行性问题转化为两个集合的可行性问题,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对于闭凸集上的投影难以计算的情况,Censor最近提出了交替valiant投影算法,在每次迭代中仅需向包含该闭凸集的一个扩大的闭凸集上作投影,该算法比经典的交替投影算法更有效。本文借助valiant投影的思想和乘积空间技术,提出了一种求解多重集凸可行性问题的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

    2019年01期 v.40;No.14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求解线性方程组迭代终止条件的探究

    杨红;陈豫眉;严嘉毅;

    迭代算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迭代的终止准则,不同的迭代算法给出的终止准则不同,因此求解线性方程组时会遇到此类问题——对某些迭代算法使用一些常用的迭代终止条件可能会提前终止迭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可以提高精度的终止迭代的条件。通过数值算例用随机Kaczmarz方法验证了此条件,同时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其它迭代法的迭代终止,并能得到更高精度的数值解。

    2019年01期 v.40;No.14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粒子群算法选择特征波长在紫外光谱检测COD中的研究

    花晨芝;赵凌;宋建军;袁丽娟;

    为简化紫外光谱测化学需氧量检测模型,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将偏最小二乘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优化了对紫外光谱特征波长的选择。通过建模和实验分析表明:使用该方法对特征波长进行选取,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均方误差意义下达到最优,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而且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未经粒子群算法选取波长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2019年01期 v.40;No.143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关于丢番图方程■

    李垣;罗家贵;苑小丹;

    关于丢番图方程■有很多好的研究,但其方程的解并未完全给出。利用分数拆分的方法,结合x的取值范围和最大公因数等,对不同的模进行探讨,从而得到丢番图方程■的全部正整数解,所用的求解方法简单初等,易于理解。

    2019年01期 v.40;No.143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地理学与经济学

  • 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典型模式研究

    王睿;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模式的设计与内涵,提出了三种库布齐沙漠可持续治理典型模式。一是生态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围绕沙漠生态治理核心问题,以防风固沙、植被恢复为目标,实现其生态经济效益最优,提出了创新发展库布齐沙漠生态治理试验模式的实施建议。二是基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治理模式必须考虑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提出了营造水土资源承载力范围内的生态经济林防护体系和节水农业的实施建议。三是治沙与产业相结合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大力发展沙产业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提出了发展光伏发电、特色养殖和生态旅游业的实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式的运行保障体系,为沙漠化可持续治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2019年01期 v.40;No.143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四川盆地农户兼业特征及其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基于龙泉、绵阳、合江三地的调查

    周敏;王如渊;龙翔云;黄威威;余霞;黄艳萍;

    兼业在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中已形成常态化,是广大农户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林村、红光村,绵阳市游仙区崇林村、龙文村,泸州市合江县桥上村等地180户农户调查为基础,分析农户兼业特征及其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结论如下:①在地域空间上,由于区域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不同,农户兼业类型呈现明显差异性:近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呈现以务工为主的"务工-农业"兼业组合,过渡区是以务工为主的"务工-农业-个体经营"兼业组合,远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则以纯务工为主。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兼业农户收入水平无直接关系。③农户兼业类型与劳动力自身条件密切相关。④在近成渝经济区区域和过渡区,兼业农户多选择在本地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多样化,而远成渝经济区区域的兼业农户务工地区具跳跃性,多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家庭收入来源单一程度高,导致兼业农户家庭收入稳定性呈现出沿成渝经济区由内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

    2019年01期 v.40;No.143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正>《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1980年创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3-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699/N。主要刊用自然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创新性和重要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的研究论文、综合评述和研究简报。其宗旨是:

    2019年01期 v.40;No.143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 下载本期数据